《喜看稻菽千重浪》课文赏析

导学案一、学习资源1.作者简介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尘》等。2.背景展示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3.走近袁隆平(1)袁隆平简介袁隆平,汉族。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2)对袁隆平的评价①新华网评: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②飞外网评: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码、自然段)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鉴赏文本】(五)人物通讯要注意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新闻性要突显重点,文学性要有丰富的细节。本篇人物通讯,精彩之处有哪几点?1、 围绕主旨选取典型事件;2、 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3、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4、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真实性。【方法归纳】(六)请结合以上学习过程,试归纳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1、抓关键句,理清线索;2、提炼要素,概括事件;3、品读细节,理解人物;4、明确主旨,赏鉴特色。【迁移拓展】(七)多向运用训练,然后分小组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利用课文的相关材料,可以论证一些论题,如:实践出真知,不迷信权威,创新精神,坚韧,合作,胆识,博爱与勇敢,捍卫真理,人类情怀,理想,追求不止,奉献,价值观……请认真参读以下论证示例段,结合课文可适用论题,任选一角度,仿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语段。示例1、愈挫愈勇,追求不止曾让中国刮起过一场浩大的“绿色旋风”的袁隆平,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科研领域中做出了伟大贡献,无疑是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份坚韧不拔,追求不止的感动。(起,引起话题)袁隆平能从一名农校普通老师跻身于科研界,其中最重要是缘于他那份追求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的理想,缘于他那份追求不已的坚韧。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的希望重生的艰巨历程,他始终不言放弃.他愈挫愈坚,是他那份坚韧让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充满希望,也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位科学家,他对科研工作的不止追求,带来的是稻产量的飞跃提升,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益。(议,强调观点)正是因为这种愈挫愈勇、追求不止的精神使他成为真正的“心灵富豪”。(结,重申观点)示例2、“三不”权威 (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曾有人嘲笑他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起,引出话题)因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中的论断:“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但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承,明确观点)试想,假如当初袁隆平盲从于经典,屈从于权威,哪能有杂交水稻问世?哪能改变几亿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正是这种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于权威的胆识与勇气,才使得袁隆平真正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科学家。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也改变了世界其他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粮食问题。(议,通过假设论证进一步强调观点)古往今来,这种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的人,恒河沙数。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奔走疾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色列科学家谢赫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30年前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与嘲讽。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固态物质仅限于晶体与非晶体,甚至著名诺贝尔“双料”获得者林纳·鲍林也站出来斥责他“胡言乱语”,嘲笑他是“伪科学家”。但正因为谢赫曼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经过30年的坚持与不懈努力,终于“沉案昭雪”,获得了科学界最大的拥抱和认可。他的发现也彻底颠覆了人类的物质观。(议,援引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因此,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权威,不唯权威是从,敢于越雷池而行,才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结,重申观点)板书设计袁隆平:实践者研究者 捍卫者 寻梦者典型事例-------真实性 生动细节--------文学性阅读方法:抓----理-----提-----概------品------解----明-----赏读写结合:一材多用学会迁移 举一反三知识点总结课前自主预习一、作者介绍生平沈英甲,1948年生,吉林辉南人。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二、创作背景插上科技的翅膀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发明“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记者为介绍他的先进事迹所做的人物报道。三、常识1.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2.袁隆平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四、基础练习1.辨析语境,给标红字注音。(1)《诡拼车》将于近期火爆上演,这段令人屏( )息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影片终于要登陆荧屏( )了。(2)只有打破用人唯亲的制度牢笼( ),唯贤是举,方能笼( )络人才,为我所用。(3)这两件瓷器模( )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 )型做出来的。答案(1)bǐng píng(2)lóng lǒng(3)mú mó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他们把从__________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__________田里分析种植,希望获得成功。(试验/实验)(2)如同海洋深处__________着无数的宝藏一样,每一个小故事都__________着一个大大的道理。(蕴藏/蕴含)(3)谢谢你的__________相助,以后你若遇到困难,我__________将相助。(全力/鼎力)答案:(1)实验 试验(2)蕴藏 蕴含(3)鼎力 全力解析:(1)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2)蕴藏:蓄积深藏未露,多指具体事物。蕴含:蕴藏,包含,多指抽象事物。(3)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3.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在物种生命的链条上,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可思议的后果( )(2)曹魏文化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章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挖掘传承其思想精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3)当时火势非常凶猛,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大火已经围困了整个房间,已经是到了事不宜迟,刻骨铭心的时候了。( )(4)这些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地质学家们,被这里的储油远景所吸引,风餐露宿,在所不惜。( )答案:(1)×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能用常理来想通。句中用来形容生物灭绝带来的后果,不合语境。(2)×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不能修饰“责任”。(3)× 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活动,此处为词语误用,可改为“刻不容缓”。(4)√ 在所不惜:表示处于某种情况,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课堂任务学习1.体会下面动词的作用。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答案:“跨”“迈”“蹲”“翻”“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2.“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句中的“梦”有何含义?答案:“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表面上是现实的梦境,梦见了超高产的杂交水稻;深层含义是理想、梦想和希望。3.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答案: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②1960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体现了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③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体现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⑥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的精神。4.如何理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答案:袁隆平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8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5.“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简述原因,并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句。答案:(1)中国的稻田里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是因为:①客观原因,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②主观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给袁隆平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2)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问句,原因是:①内容上,肯定了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具有过渡作用;③表达效果上,这句话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6.这篇通讯用“喜看稻菽千重浪”作标题,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答案:题目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一是袁隆平的工作使水稻增产丰收,正合诗歌的含意,二是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7.文章开头叙述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8.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至今,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通讯中的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答案:(示例)(1)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2)理由(要点):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在自己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在自己的领域里,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读写能力提升运用小标题安排文章结构《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通讯有四个小标题,对袁隆平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概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心。小标题对它所属的那一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往往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说明全篇的主题思想,或揭示那部分的要旨,概括那部分的内容。运用小标题写作“四要”:(1)要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小标题时应该抓住每部分的重点、要点,提示每部分的内容。每个小标题还要围绕话题,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2)要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一篇文章的几个小标题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中心。所以,所拟标题应该典型新颖,具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的独特的视角和立意。(3)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仿,字数相同,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几个小标题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4)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关系。层进关系是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组织小标题,呈现一种纵向关系。【针对练笔】下面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请运用上面所讲方法,给文章的中间部分补出小标题。开头: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动着。走过无数个季节的轮回,年轻的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四季在自然的舞台上演奏着自己的生命进行曲。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在其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结尾:驻足生活的舞台,体验春夏秋冬,感悟生活的激情与澎湃。答案:(示例)中间:百花争艳——春绿草如茵——夏 果实累累——秋 银装素裹——冬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2月2日,一起由寺庙香火燃烧幔帐引起的***,被派出所专职消防员地扑灭,幸好没有造成重大损失。②资料显示,近5年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_________”。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答案:D解析:“奋不顾身”指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偏重“不顾危险”,适用①。“义无反顾”指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强调的是“道义”要求,适用②。“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突出的是“主动性”,适用③。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答案:B解析:A项,逻辑顺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超级稻’目标”应改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C项“约”和“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项,“关于”改为“对”。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①在“不满足”中②才能获取动力③才能再攀高峰④才能继续航程⑤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⑥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⑦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A.①②④③⑤⑦⑥ B.①⑤④②③⑥⑦C.⑦⑥①⑤④②③ D.⑦⑥①②④③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在不满足中”显然照应⑥“永不满足”,两者顺序应为⑥①,排除A、B。应先“获取动力”“继续航程”,才能“再攀高峰”,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排除C。故选D。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B.报纸上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C.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D.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答案:B解析:A项,引号改为书名号;C项,把前两个“不足”后的句号改为分号;D项,括号里面的句号应该去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选段,完成5~7题。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就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因此,有人嘲笑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的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20世纪50年代。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十分清楚中国拥有自己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这正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条件。直到今天,袁隆平对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证明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对袁隆平提出的观点予以嘲笑,说明该人的愚昧和无知。B.国外对水稻的研究最终没有成果是因为没有部门协作。C.《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表,意味着优质杂交水稻的开发成功。D.袁隆平认为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跨部门的密切协作。答案:D解析:A项,“说明该人的愚昧和无知”没有根据;B项说国外研究“没有成果是因为没有部门协作”是主观臆断;C项说杂交水稻“开发成功”不当,文章发表时还只是“理论设想”阶段。6.下列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首段提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的经典著作和有人对袁隆平的嘲笑,从权威和人们的舆论两个角度写出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要超越物质障碍之外的社会障碍,从而衬托出袁隆平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B.面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袁隆平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C.之所以说袁隆平“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是因为他突破了世界各国对于水稻的研究的瓶颈,不仅发现了研究所必需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而且用理论阐述“培育”“雄性不育稻”的可行性,进而展望培育优质杂交水稻的前景,这一研究是前无古人的。D.选文不仅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还运用了细节描写,如“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这段话运用了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把袁隆平院士对杂交水稻事业的热烈追求以及发现新事物的欣喜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答案:D解析:“选文不仅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不对,选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7.通讯是侧重于写人物的新闻体裁,在选材上注重突出多角度表现和刻画人物形象,你认为本选段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答案:从“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的角度,选取比较典型的材料,如从不崇拜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勇于创新,从而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每个章节从一个具体角度,就把袁隆平写得很深刻,使这样一位“泥腿子专家”的形象更鲜明。这种多角度具体刻画人物,选材典型的手法正是这篇通讯的特点。解析题干中的“本选段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是指向文章的中心;“在选材上注重突出多角度表现和刻画人物形象”指文章围绕这个中心下的写作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