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随笔1我爱花,更爱养花。特别喜爱看到自己播下的种子从破土发芽到茁壮成长,从茁壮成长到绚丽绽放。喜爱那份成就感,那份牵肠挂肚的期盼,那份看到百花争奇斗艳所带来的欣喜。作为一个教师,我更愿意把学生当作花儿来精心呵护,来享受栽培花儿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可是常有一些风雨会出现在我们护花的途中,需要我们这些园丁为那些花儿保驾护航。比如生活中到处可见的不规范用字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来为她们遮风挡雨。
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你形我塑”理发馆、“百衣百顺”服装店、“默默无蚊”驱蚊器、“骑乐无穷”摩托车、“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这些店名常让人觉得趣味十足,却又隐隐不安。问那些店的店主们:“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只答:“店名新颖,吸引眼球,生意兴隆,名利双收”。这在今天这样的商业社会本无可厚非,却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隐隐不安。
我想,错别字的巧妙运用给我们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就用“你行我素”举例,“你行我素”本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词语,“你何做何行,我素我行”这样一个大气、吉祥、清明的词语,却被改成了“你的形象,我来塑造”的“你形我塑”,这岂不是对中国传统的一大侮辱?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形象,生动,贴切,美丽,历经了五千年的代接与传承。“山清水秀”、“草长莺飞”、“风清月朗”、“决断如流”……如此美好、动听的语言,却被“你形我塑”所代替,被“百衣百顺”所代替,被“默默无蚊”所代替,被“骑乐无穷”所代替……这些五花八门的广告语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弱,接触语言的时间不长,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很容易将这些不规范字误认为规范字而加以吸收,甚至出现在课堂上、作文中。接触到这些不规范字后,久而久之,便会“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寻找错别字,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可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全校师生多读好书,感受书香浓郁的学习氛围。
“没有不能进步的学生,没有不爱学生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浇灌这些花儿,她们一定能健康地成长,也一定能克服不规范字给我们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
语文教学随笔2因为准备今年下半年教一年级,因此对高老师的低年级学段的教学要求听得非常仔细。于是也就产生了一个小疑问,好在会后跟高老师请教,总算明白了。现在就把他写在这里吧。跟和我有一样疑惑的同事们分享吧。
高老师说现在的各年段教学存在“低中高不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只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有感情更好,识字是重点。在理解应用方面,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读懂浅显童话,寓言,故事,把握其思想感情和与人交流的基本能力。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
由于听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考,于是在高老讲到文本解读时,他举了好几个低年级的文章,如《雨点》《秋游》《春笋》等,说老师们解读不到位,太浅显了。像《雨点》这首儿童诗,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其中蕴含的`意境老师却没有解读出来。这里的“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其实是表明着“雨点”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情境,这种变化着的过程,教师是应该解读到的,也是应该引导学生读到的。于是我就在想,一年级的孩子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吗?不是说只要他们能读通、读正确就行了吗?这样的讲读是不是拔高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高老师。他说我们在教学时“有度”,是指在孩子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去理解,明白他们能理解达到的一个层次。像《雨点》这一课,字面的意思,孩子们都懂,那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读到他们想一想能读到的内容。或者说点拨出孩子们在心中已经模糊意识到的意境,让它在孩子们心中明确,清晰起来。不能一味地求简单,也不能一味地拨高。
也就是说一切的“有度”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如果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帮他摘到,如果他们跳了几跳也摘不到,那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他们明白。这就是老师的引领、点拨作用。
语文教学随笔3课堂上静悄悄地,只有三两只小手孤独地举在那儿,这样的课堂让我疑惑不解:同学们都在听讲,可为什么这课堂会如此冷清?
这一天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冷寂的课堂氛围继续上演着,还是我在唱“独角戏”,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环视了一下教室,不管那位学生是否举手,我任意地叫了一个回答这个问题。不出所料他回答得很好,看来,他们不是不会。我心中一阵窃喜。课继续上着,我又叫了一个学生答题,可他答错了,虽然答得并不可笑,但却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偷笑。那笑声不大,但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那一刻,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涨红了脸,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也在那一刻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示意那位同学坐下,停止了上课,笑声没有了,教室里一片安静。
我严肃地问学生:“当你答错问题时,其他同学都笑话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都说:“心里很难过,不好意思,不如不要举手发言。”我点点头说:“反过来,将心比心,当别人听到这种寓着讽刺之意的笑声,心里难道就会好受吗?”学生们不出声,双双眼睛注视着我,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我又告诉他们,那种自己不回答问题又一味讥笑别人的表现是一种无能之举,这样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番交谈多多少少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当然这种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这一风气也不是一日之功。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他们调整状态,让他们重拾往日的信心。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每天上完课后,认为自己表现不错的,或者比以前进步了,就给自己加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在班会课上评比。一时间,学生都很努力,很积极。
或许,我认为掌声更是治疗这个症结的良药,而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真诚的掌声。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当有学生回答得特别精彩时,当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时,当学生读书比以前进步时,我让大家给他真诚的掌声,以示鼓励。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了,更喜欢可以畅所欲言的语文课了,我冻结的心也慢慢融化了。
课堂,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不应该有任何的嘲讽,有的是平等与真诚。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说:“请你们勇敢地举手发言,老师一定会真诚地接受你们的见解和想法。”
语文教学随笔4在会议室里,我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拜读了所有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随笔,看到他们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许多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浅,也感慨万千!
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和少数教师一样,往往在学期结束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就像一些学习马虎的学生一样,匆忙地补上教育教学反思;有时候在平时虽然也记下一点,但也只是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有时只是把教案“压缩”一下。现在想想,这些做法,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更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反思应该记什么?反思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写点什么?这些让我很困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得到了答案。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1、反思自我感觉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看了老师们的随笔后,我才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也写下了一点有关成功教育的随笔。原来,我只是兴趣爱好记下的有关学生方面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不错的教育随笔啊,比如那篇《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觉不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学的“大”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唤起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认为走出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走进语文教学甚至教育这个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随笔5《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散文是轻松活泼的文学,上散文课也应该是轻松活泼的。因而我在黑板上写下《山中访友》几个字后,就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课文标题,展开想像,请你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一下活跃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访一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与他共话友谊;访一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与他促膝谈心;访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听琴下棋;访一位避居世外的高人,聆听高人指点迷津;访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向他共诉思念之情;访一位武林高手,与他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与他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听他说禅理,悟人生;访问大自然,要爱护大自然……没想到学生的想像如此丰富,课堂里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气氛。我因势利导,满怀深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散文当然少不了读,读是感情最好的流露,是内心和课文最有效的交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反复朗读,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能在读中吸引学生。于是我先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要求他们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深情地读,轻快活泼地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课文中充满诗意的画面,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看着同学们投入地朗读,我非常明显的体会到了让学生好读不如乐读的.教学理念,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和回答问题做好了准备。我了解学生读完课文的收获,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言相当踊跃,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回答,他们的回答相互补充,课文所写内容就在他们的回答中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看到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致如此之高,我趁热打铁,接下来又问: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回答不再踊跃。我一看要冷场,马上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研讨这个问题,然后再提交研讨结果。教室里再次热闹起来,他们投入地讨论,有时还发生激烈的争论,我微笑地看着他们,觉得他们是这样可爱。几分钟后,他们提交了自己的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有的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有的说要爱护大自然,有的说要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有的说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有的说要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听着他们提交研讨结果,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再向他们抛下一个问题: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为什么作者却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一次学生的思维格外活跃,回答丰富多样,有的说把大自然当做朋友,与它们作心与心的交流;有的说把自然界的动植物当做朋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童心童趣;有的说能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课文内容到此结束,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体验与反思: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体验和反思旨在引导学生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学生列举了现实中人与自然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和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种种恶劣行径,并争相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既尊重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又是思维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布置作业: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下课铃声响起,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出了教室。我知道,课改的道路还很远,但我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
语文教学随笔6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语文教学随笔7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家长的指责,人们的`不满,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地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20xx.09.25
语文教学随笔8时光如水般哗哗流过,阅读不知不觉也已经扎根在学生的心中,阅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成长了一批学生,使他们从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少先队员。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这一班学生是从四年级接的,当我刚接触这一班学生时,可以说我的心情一度非常槽糕,因为他们给我的印象不听话,无组织、无纪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强列的好奇心,假如布置作业也得讲三四遍,就那还有些同学不知到你说的是什么,更可气的是有一些同学根本无视你这个老师的存在,根本不写家庭作业,鼓励惩罚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些孩子的家长也被我请到学校共同管理孩子,但作用还是不太大。我也灰心过、失望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心中另一个声音却嘲笑我:连小孩子都管理不好,羞不羞。我不能被孩子打败,我一定要找一种好的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可是直到我把四年级的一学年教完,孩子们各方面虽然都有一些不错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收效甚微。
不知不觉,假期过去了,孩子们也已经升入到了五年级,阅读也随之而来,它贯穿与同学们的整个一学年,在这一学年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班的不少同学就问什么时候举办毕业晚会,我就说你们才上五年级,六年级才算毕业,你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哪!于是同学们反驳我说,我们上六年级就到中学去上,到那还要分班,大多数同学可能都要分开,和老师也要分开了,小学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就结束了。想想也是,这班学生是我从四年级接班带到现在,整整两年,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很深厚,如果不答应他们吧也太不尽人情了,于是我就说:“举办晚会可以,但由于这段时间老师比较忙,所以你们自己筹备吧,时间也自己定吧!”学生高兴的欢呼起来。
不知不觉,晚会的时间到了,学生把我请到了教室,教室被学生布置的焕然一新,桌子也被学生拉开,桌子上摆满了绿茶、红茶和果冻等一些食品。学生们请我和数学老师坐下,给我们每人一瓶绿茶。接着我看到我班的三位女生换上了美丽的裙子,化了淡淡的装。并且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还写了发言稿。他们像主持人一样宣布了班级毕业晚会现在开始。精彩的节目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没想到学生竟会让我和数学老师也要准备一个节目,一会就会喊到我们。虽然我们没准备,但也不能扫学生的兴,于是我就唱了一首歌,数学老师则给学生讲了一则笑话,接下了节目依然继续。
眨眼间,两个小时即将过去了。学生再次把我和数学老师请上台,我以为他们又是让我表演节目呢,我们就推脱不去,没想到其中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放心吧,不是让你给我们表演节目,是我们学生有话对你说。”这时学生已经把一个板凳放在舞台的中央,让我和数学老师坐在凳子上。他们则排好队集体站到我们的面前,用整齐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两位老师像慈母一样伴我们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在这两年中,我们从一个天真、幼稚,任性、顽皮的孩子慢慢的成长起来,这里面浸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当初的我们是那么的不理解,我们曾经还埋怨老师把我们管的太严,对我们的要求太多。
有一次,语文老师还抱着一摞子书走进教室,并告诉我们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的朋友,以后我们每周我们都要和它见上一次。我们听了都高兴的欢呼雀跃起来,但老师接着让我们买两本本子,并要做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笔记,我们听后,都有怨言,并且还有几个同学说:“读就读,还要做笔记,哎!还不如不读呢。”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到读课外书已经根植到我们的内心。如果由于某天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读了,我们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似的,他已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长大了、成熟了、懂的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的胆量也变得越来越大,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老师,是老师让我们爱上了阅读,并由课内转移到了课外。今生也许我们还会接受许多老师的教导,但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老师。我们爱你,永远,永远,永远。”
听完孩子们的这一番真情表白,我已泪眼朦胧,此时此刻我知道这是一种感动的泪,是一种满足的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泪。我是我教书将近十年所不曾经历的,相信这件事会伴我一生。
回家以后,我的思绪还久久不能平静。我思考着,是什么让学生有这么大的改变,猛然间我就就想到了,是“新课标指定书目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与探索”。当他进入我们班以后,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思维发散了,胆量提高了,组织能力增强了等。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班就开展了与之相对应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分不开的,如讲故事比赛、诗文诵读大赛、评价人物、名篇推荐词等、没有这一系列的课内阅读,就不会有上述这让人感动的一幕。相信经历了课改班的这些孩子,他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因为这些事我相信会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语文教学随笔9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称工具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寒心,教师为之伤神
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1.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课上,教师要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
2.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兴味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言特色,人物说话时都没有什么神态描写,提问“找一找有没有对诸葛亮的神态描写的?”
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快速通读全文找到“笑”字。再让学生质疑看到这个“笑”字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笑?2、诸葛亮笑什么?为什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诸葛亮还能笑出来?而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研讨课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三、处处留心皆文章,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启迪
要培养学生多读、多练、多写的良好习惯。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逐步达到轻松表达,快乐作文。此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径之一。
语文教学随笔10新大纲在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同学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同学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要鼓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交际能力。”
说到同学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同学来说,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段的小同学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同学的交际能力
利用训练低年级同学的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经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同学刚入学学习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同学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同学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同学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同学自身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同学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同学懂得声旁协助记字义,形旁协助辨字形,再让同学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同学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同学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同学的思维和语言。
在教学中训练同学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同学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同学,同学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溢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交际的好。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同学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同学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方,让同学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假如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同学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小朋友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同学以想象见长,给同学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交际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教学随笔11《初中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比较,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视基础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注重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努力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漠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现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绘的蕴涵深意的艺术形象。催人泪下的《背影》、搏击风浪的《海燕》、生机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戏》都给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作品的欣赏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只有对文学作品进行感悟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领悟作家的情感脉搏,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作家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艺术风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蕴,在审美的娱乐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回忆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样说的?做了些什么?神态怎样?可以看出什么?当时自己感受到什么?于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对文中情感领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发情趣
教师在挖掘语文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大多是文学篇章,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与体会,这些体验与体会跟作品中的某种生活相仿或相似时,教师巧妙点拨,引情入境,使他们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说不可的学习兴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感性入境法。初中学生限于知识与阅历的因素,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了解,使之觉得久远而陌生,难以产生兴趣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用感性的方法使学生对陌生的.生活情境产生亲近感和熟识感。比如《最后一课》,故事发生在法国,历史又久远,学生对人文地理和战争背景知道甚少,于是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普法战争以及当代战争的文献资料,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并以当代战争带来的危机和惨况认识战争的残酷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失去国土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2、平移入境法。入选课文的文学作品,虽然大多是时代久远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环境,总能从现实生活的身边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和环境找到情感共鸣处。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的是新疆的一个仙境般湖泊在逐渐消失,学生体会不甚深切。于是我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体现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灾难,学生不仅感悟深切,还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情感共鸣。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时不怎么关注而已。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就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认识人物,体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龄与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
①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动如何?
③为什么在父亲的指导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讨论时学生发言活跃,只要稍加点拨,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难,实现成功的道理,切实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对课文的人物环境、情况等具有深入地认识和体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从中感悟人生,从作品中学会认识如何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对待自己所以我几乎在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都要求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作用。如学习《居里夫人》后,你认为居里夫人哪一点品质对你最有启发?学生意见很多,但都针对自己的人生实际,入情入境,既启迪了自己也启发了别人。
三、历练语言、美中含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语言来雕刻描写的。几乎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涵真、善、美的情感,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因为教师的语言可以从不同程度感染学生的感情,特别是教师的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输入,使他们很快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师生一同赞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愤、一同爱和恨。文体和内容不同的作品,教师的声音语调也要做相应的变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层层深入,渐入高潮,读时语调要步步上升,如同登台阶,有的作品对比鲜明,色彩斑驳,读时要精心安排。以诗歌为例,绘声绘色的朗读对体会诗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情感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丰富多彩。不过我们必须高度认识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为教师是指路明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感情,使学生在情感的海洋中获得启迪。
语文教学随笔12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语文教学随笔13在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在边揣磨边前行的路上,专业成长在提升了一步,随之心有点滴。
一、检查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年级的识字量之大,因此,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每一堂课刚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随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是表扬(如评选预习之星)。这样以来,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每个孩子的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他们是既希望被老师点到又怕被点到。于是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请中下游的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偶尔也请比较好的。让那些在家里没有预习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检查别的.同学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尽量多的汉字。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感受其中的教学理念,我深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学文,并通过个人、小组、分角色读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引领他们通过多读、多写、多说、多听、多交流、多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备课时,领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的主动权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上课时,相信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合理的“引”,关注关注心灵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化解重点、难点,诱发学生对学习的达到学习的愉悦、快乐之目的。
三、利用艺术魅力,创造美丽的课堂。
对于刚从一年级走进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习惯是直观的,孩子的天性就爱动,上课不到十分钟,他们的手就控制不住,但他们比高年段更有表现的,特别是表演、动手的,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或是(有哪些以lia开头的四字成语?没有lia字开头的成语,QQ接龙红包“一个顶俩”难倒了不少网友,根据成语词典提示,成语中含有俩(lia)的成语有:鬼蜮伎俩、鬼魅伎俩、有三有俩、鬼蜮技俩、一个顶俩。可是,按照规定,必须是俩(lia)开头的成语才可以。但是并没有俩(lia)开头的成语,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成语接龙呢。)穿插进歌曲、游戏,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学随笔14语文公开课是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得更严谨、更细腻、更充分,因此,其课堂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应是提前预测和设计时要注意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呢?
一、注重平时积累,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根本上就来源于他们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1、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反思,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为了提高基本功,我们可以这样做:
(1)大量听课。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
(2)资料的整合运用。在公开课之前,要充分的阅读关于这一课的资料,为了快速的找到这些资料,平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自己要有自己常用的网站,我们语文1-6年级,大约有课文360多篇,而且很多篇目相通。我们把一个年级段的一个课例研究明白了,就能明白了许多。
2、要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教师对人类的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些关系到你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解读方式又是公开课的关键。
如何解读文本呢?解读文本,把握重点。重点是特别生动的词和句子。
(1)看课后题。课后题就是重点。
(2)在导读中找。
(3)语文课标中对这个年级段的要求。
(4)一遍遍读课文,自己的感悟,让你感动的地方。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的地方。
3、要有积极的`心态。教师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非“公开”上,我们的公开课不是摆花架子,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一节课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这才是关键4、要有良好的沟通艺术,教师的语言也依个人风格,可以侃侃而谈,可以幽默风趣,依照自己的优势而定,扬长避短。
二、细细的磨课。
每一次磨课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的过程。找自己能接受他的教学思路的教师来听课,一开始也许听课的老师会提出很多修改意见,那是文本解读的不同,后期就是教学细节的调整,指导教师的思路,我们借鉴,但是也不能没有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更要细细研读,慢慢揣摩。
三、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的语文课不要讲得太大,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姓小,我们要围绕目标,采用多种手段,扎扎实实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清楚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以往的知识结构,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知识。熟知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
四、做到用情来上课,以情来感动学生
1、低年级老师可以多泛读。
2、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活泼、声情并茂。要有引领性。教师的评价语要发自内心。
3、老师的体态语。不能高高在上和频繁走动。
五、语文课堂,要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乱
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
六、课件制作。
1、字体语文书上的隶书321。
2、出现文字篇。背景简洁明了,不能有小动画,要么空白,要么大方。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
3、音乐声音不能盖过老师声音。
4、课件文字篇开始就是课本上的字,然后学生说出来之后才变颜色。可见一上来就是红色不可取。
七、板书。
简洁美观千万别错笔顺。美观、大方、艺术性。
在此,我也想对青年教师说几句肺腑之言,青年教师是充满希望、拥有活力的队伍,也是需要努力学习和经受锤炼的群体,年轻就是你们的资本,只要你不断专心研究教学,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你--这朵艳丽之花一定会盛开!祝福你们!
语文教学随笔15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飞外网,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随笔03-15
语文教学随笔07-21
语文教学随笔01-05
语文教学随笔【推荐】04-09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精选03-0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7-21
语文教学随笔范文07-16
语文教学感悟随笔08-06
语文教学随笔【精】05-01
语文教学随笔【热】05-01